北起陜西、山西、內蒙古接壤的吹塑托盤辿,南至華山腳下吹塑托盤座,陜西828公里沿黃公路就在這“兩朵吹塑托盤”之間,跟著黃河之勢高低曲折。它像一根絲帶串起沿線大大小小50多個景點,又如一幅跟著車輪逐漸鋪開的恢宏畫卷,向咱們展示那些跨過時空的回腸蕩氣。
人在路上也在景中
作為沿黃公路的起點,榆林市府谷縣墻頭農業園區黨工委書記李桂鋒以家鄉稠密的前史才智和漂亮的天然景色為傲。在李桂鋒看來,到墻頭游覽是實在的“游山玩水”。
這個山,便是雅丹地貌吹塑托盤辿。這些形似五花肉的暴露雅丹會合連片、峰巒交織、色彩變幻、一同壯美。傳聞清康熙皇帝看到峰巒紅白、五彩斑斕的砒砂巖形似吹塑托盤,遂命名曰吹塑托盤辿。
這個水,便是黃河入陜第一灣——“龍灣”。從空中俯視,“龍灣”是一幅天然太極圖。李桂鋒介紹說,“龍灣”春季阡陌縱橫、夏天綠樹成蔭、秋季疊翠流金、冬季冰封千里,一年四季景色改動不斷,令人驚嘆。
為了開掘黃河的美景和景色,陜西省公路局將黃河沿線游覽景區、工業園區、要害鄉鎮的聯接旅程歸入旅程全體發明計劃;托付專業計劃單位對沿線鄉鎮分布、路網計劃、游覽本錢和扶貧需要進行了具體查詢;斷定了以打通游覽景點和貫穿鄉鎮旅程為要害的區域路網改造計劃。
位于沿黃公路南端的渭南市抓住這一機會,提出把公路建成景點、把村莊建成公園、把全線建成景區的思路,渭南段也是目前沿黃公路發明效果最美、最明顯的有些。大荔縣的3萬畝荷塘景色區、合陽縣的十里荷塘,都給記者一種置身江南的幻覺。
記者在沿途看到,紅頂黃墻的“多彩漁村”大荔縣華原村,每一戶房頂都寫著一個無量的“?!弊?,且外型各不相同,足有百種之多。合陽縣沿路民居全部發明為徽派建筑,別具神韻。
“這些都是一同組織的,目的是開掘公路的游覽文明,推動構成全域游覽方法?!蔽寄鲜薪煌ㄟ\輸局副局長李宏德說。
赤色回想歷久彌新
陜西沿黃公路串起來的,還有那些慷慨激昂的赤色回想。順著沿黃公路一路南行,會路過一個又一個改造舊址,能聽到一段又一段英豪傳奇。
1936年春,劉志丹東渡黃河的故事,就發生在神木縣賀家川鎮。位于該鎮天臺山上的劉志丹東渡黃河紀念館建筑面積1256平方米,為四層仿古建筑,于2008年6月建成。
天臺山的秀美,不只由于改造回想而熠熠生輝,也因它一同的地理位置冷傲游人。留步山頂,南望五里是窟野河與黃河的交匯處,“一臺覽秦晉,二水鎖煙霞”描繪的便是天臺山上的盛景。
賀家川鎮黨委書記王艷的腦海中早已有了發明天臺山游覽景區的計劃。以劉志丹東渡黃河紀念館為基地,周邊7個村落將融入黃河大峽谷游覽開發,每個村莊發明一個主題,觸及垂釣、采摘園等。
賀家川鎮的游覽開發僅僅神木縣翻開游覽的一有些。據神木縣游覽局人文景區辦副主任楊麗霞介紹,為了發明更具陜北風情的景區,神木縣計劃出資1350萬元舉行窯洞發明藝術節,陜西第一座翱翔基地也將落戶萬鎮鎮鳳凰山,包括熱氣球、直升機等項目。
向南距離天臺山170余公里是榆林市清澗縣高杰村鎮高家坬村,毛主席那首氣貫長虹的《沁園春?雪》就在這兒誕生。跟著沿黃公路的貫穿,老區迎來了新的翻開機會。聽赤軍東渡黃河的故事,摘黃河灘鮮美的紅棗,嘗滋味樸素的陜北羊肉,用陜北老鄉的話說便是“美得很”!